根据旱季监测数据,对基础入渗量进行计算,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估管道性能。分析示例及模式如下:
估算基础入渗量的常用方法有夜间最小流量法、三角形法、移动最小值法、模型评估法等。其中,夜间最小流量法是国内外公认的评价排水管道地下水入渗量的最好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非降雨时段地下水渗入量全天是恒定的,在凌晨3:00-5:00排水系统内污(废)水流入量很少,排水系统出口处得流量是地下水入渗量。
本试点区域主要为工业区,根据其生产活动规律,选择国庆旱天期间(10月1日至3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系统在满管状况下入渗趋于零,因此选择区内监测点进行分析。其平均日流量变化过程如图27所示。可知该监测点夜间最小流量分别为2.1L/s,日入渗量分别为181.44m3。根据敷设管道的长度,可以看出该监测点的基础入渗量为232.6m3/(km·d)。
图27试点区内监测点国庆旱天流量分析图
结果表明,该监测点的管道入渗量大约是新管道验收规范要求的3.8~7.6倍(如表13所示)。目前我国对使用期限内管段内允许渗入水量没有制定标准。对照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与水环境协会(ASCE/WEF)统计了美国128座城市的排水管道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渗入量允许值可知,该点所在管道的渗入量远大于美国城市的允许渗入量。同日本26个排水区域的实际入渗量统计结果相比,其渗入量也远超其上限。影响管道渗入量的因素众多,管材、施工工艺、管道使用年限以及地下水水位等因素是影响管道渗入量的最重要因素。
表13管道基础入渗计算值及允许入渗量
内容 | 管道入渗量 |
以m3/(km·d)计 | 以L/(km·mm·d)计 |
试点区内监测点实测值 | 232.6 |
|
我国验收规范 | 30.6~62.0 | 28~51 |
美国较大城市(管道使用期内) |
| 46~139 |
日本26个排水系统实测值(包括街坊管的平均值) | 0~151 |
|